4月30日下午14:30分,包钢幼教处在306会议室召开新时代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共治项目第一阶段性成果总结会。包钢幼教处领导班子、机关成员、各园园长及教学园长、实验班专任教师、家长代表、获奖幼儿等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由幼教处副处长常青主持,幼教处处长蔡彦萍对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共治项目第一期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总结讲话。会上,幼教处还对“人文小明星”“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奖”进行了颁奖,教研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分别进行了表态发言。最后,在全体参会人员齐唱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何庆研究员作词、付林作曲的《人人健康歌》中圆满结束。本次会议还首次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家长及社会现场播送会议实况,近8万人共同见证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共治项目在包钢幼教落地、生根、开花。
总结会上,幼教处处长蔡彦萍从新时代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共治项目的由来、新时代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共治项目的实践成效、开展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共治的内容及特殊意义以及人文素养课程为什么会在包钢幼教取得显著成绩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幼教处处长蔡彦萍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关注生命与生存安全、关注心理成长与生活质量的新时代,进入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呼唤人文兴起以迸发生命活力与光芒的新时代。”
幼教处处长蔡彦萍说:“35年来,为了探究解决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冲突引发的社会问题,清华大学何庆研究员潜身企业、社区、学校、幼儿园,先后在23个省423个单位行程348000公里,相当于绕赤道八圈半,进行调查研究与实践探索,梳理调研档案10万余份,形成调研资料500余万字,在人文领域研究取得了独树一帜的成绩,为有效解决转型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新路径。”
幼教处处长蔡彦萍强调:“人文素养家园共育与社会共治是一个重大命题,需要从厚重到简约,从复杂到简单。新时代立基于人生起点的人文素养家园共育与社会共治的探索,是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创新建构的开端,相信随着实践的深化必将越来越充分地体现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让我们全体人文幼教工作者和各位家长朋友们,抓住孩子们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昂扬的奋斗激情,为了孩子们更好地规避人生风险体现人生价值与意义,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为了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前进,做出我们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总结会上,幼教处还为荣获第一期第二批“人文小明星”和第一批“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奖”的幼儿、教师及家长进行了颁奖,既展现了第一期人文素养课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为今后人文素养课程在包钢幼教各园所更好开展发挥了激励作用。
总结会上,幼教处保教部部长张莉进行人文素养特色引入课程第一期实验教研总结表态发言时介绍:“人文素养引入课程小班4节、中班9节、大班14节,采用的是‘生命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引入—感知概念—生命体验—理解表达—总结回顾五步流程完成人文素养引入课程。实施人文素养特色课程,我们看到每一个孩子得到教师和家长充分的关注和爱,眼睛是放大的、眼神是放光的。人文素养课程是有生命力的课程,是不断创造惊喜的课程,是孩子自发成长的课程。课程节节精彩,每节课上起来都那么有滋有味,核心概念、有趣的故事、好玩的游戏、主题的讨论、一日活动的跟进、家园共育共治,自然融合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个年龄段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善、独创人文素养培育体系。”
总结会上,实验班教师代表包钢八园张乃琳说道:“在人文素养引入课程实践21天里,作为大班老师的我,有幸承担了三个年龄段14节教学活动,真切见证着人文素养引入课程取得的成效。孩子们的‘惊人’变化,家长们的高度认可,老师们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都承载着太多的感触与收获。人文素养培育课程的魅力在于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正确认知,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而且让老师看到了教育的希望。”
总结会上,包钢十一园冯子艺爸爸冯恺表示:“很庆幸我的女儿冯子艺能够成为包钢幼教处首批‘人文幼教’实践班的小学员,能够如此近距离的感受‘立德树人’式的开化启蒙,使其树立了以实事求是惟真、以勇于承担惟善、以劳动奉献惟美的人文情怀。作为幼儿家长,我们感谢‘人文幼教’的同时,也要感谢十一园启智五班的各位幼儿教师,是她们用爱的教育与悉心的培养,用及时主动的反馈与卓越的言传身教完成了孩子们的化茧成蝶。”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总结大会,也是一次经验交流大会,更是一次出征誓师大会。不仅展示了取得的丰硕成果,更展现了包钢幼教人的使命担当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最后,由幼教处保教部张莉部长指挥,教师、家长和幼儿代表领唱,全体共同高唱《人人健康歌》,会议在全场饱满深情、意气风发、群情激昂的歌声中圆满结束。包钢幼教人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在人文素养培育的征程上,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