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10-82152253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首页 > 人文大中小幼婴 >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好品质与坏品质,你选哪一个》课后反思
时间:2019-07-11点击:2958

今天我和小朋友们共同学习了人文素养引入课程第二节《好品质与坏品质,你选哪一个?》。关键词是:好、坏、品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生命体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梨的好与坏,建立好坏的概念,形成“留下好品质、扔掉坏品质”的意识。

接下来我要反思的是自己课程中出现的小问题,以及如何在延伸活动和家长沟通互动中进行补救的。

作为第四节授课的老师,经过前三节课的观摩和课后点评,我已经很清楚在接下来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但真正组织教学活动时,还是出现了一点小问题。

首先,是对“品质”这个概念的给出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我对孩子们说:“好行为就是好品质,坏行为就是坏品质。”这样的表述是不够准确的,混淆了“行为”和“品质”的概念,应该向幼儿解释“如果一个小朋友一直具有好行为,就说明他是一个拥有好品质的孩子。”另外,在纸张工作区分好行为和坏行为时,我虽然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留下了什么好行为,却忽略了引导幼儿思考并说说扔掉了哪些坏行为。

活动结束后,在随即进行的现场教研中,乐乐老师指出了我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引导幼儿思考并说说自己要扔掉坏行为的意义是引发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升幼儿的自省智能,同时,幼儿说出自己的坏行为才能更好的证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扔掉坏行为,改正自己的决定。所以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否则将错过孩子扔掉坏行为时,心理机制建立的时机。这时我意识到,这个环节的重要性,但是已经失去了课堂中互动表达的机会,怎么办呢?乐乐老师和园长便建议我可以用“画一画、说一说我要扔掉哪些坏行为”来做课后延伸活动,让幼儿用前书写的形式把自己想要扔到的坏行为画出来,然后将它扔到垃圾桶里。这样前书写的形式既引发幼儿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又照顾到大班幼儿正在形成的羞耻心,他们不希望将自己不好的一面在公众面前暴露出来。

于是放学前我与孩子们做了一个约定,回到家中每一位小朋友都要画一幅自己要扔掉的坏行为的图片,并且跟爸爸妈妈说一说你要扔掉什么坏行为。小任务布置后,我在班级微信群里做了说明,请家长陪孩子一起完成这个小任务,并将孩子的前书写作品拍照发给我,让我能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想法。班级微信群消息发出后,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守候在手机旁,17:05分第一位家长上传了孩子的绘画图片,并配上了要扔掉的坏行为的语言描述。当时看到家长反馈时的心情非常激动。孩子到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信守约定画了自己要扔掉的坏行为,并且请妈妈帮忙写上文字说明。


1562834782828103.png


牟一嘉要扔掉随便乱要东西的坏行为


陆续的班级群中热闹起来,孩子们纷纷大胆的承认自己的坏行为,并表示一定扔掉坏行为。


360截图1629061084106107.png



于牧琰要扔掉坐公交车乱动乱闹的坏行为


360截图164002209992140.png


李子旭要扔掉不午睡的坏行为


360截图16411130242920.png


解博众要扔掉吃饭说话的坏行为



看到孩子们能认真思考、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并决心扔掉自己的坏行为,我知道今天的补救措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接下来的人文素养引入课程的集体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一定要充分备课,注意每节活动的实施要点,争取对每节课都能有更精准的把握。

人文素养引入课程不仅为幼儿建立心理机制,促进幼儿转变,同时也在促使教师“无须扬鞭自奋蹄”地潜心钻研和专业成长。人文素养培育的路上,我们一同努力、共同成长,共赴美丽的“人文”之约!




大庆市幼教中心第五幼儿园        

大班教师  张蒙            



京ICP备18049698号 -1|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lc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