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10-82152253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首页 > 人文大中小幼婴 >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我与五年四班十三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走进五年级人文素养培育引入课程
时间:2019-11-12点击:3003

2019年10月29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由于担任五年级人文课程实践的老师生病,校领导临时安排我接替这份工作。当时我的心情既忐忑又窃喜,忐忑的是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对于“人文素养”的陌生度可想而知,窃喜的是我可以接触这个“人文素养家校共育共治实践探索”课题,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解决孩子们思想问题,解决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面对挫折,人文课程的学习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经过几天的学习研讨、备课、上课,我对人文素养培育课程从非常陌生到一点点熟悉,再到喜欢,以至今天和孩子们上了最后一节人文课时,孩子们从第一节课与我的陌生,到最后的舍不得,再到和我拥抱,让我感受到人文课程带给我们的变化,带给我们的力量。

第一天,上《正文化与逆文化你选哪一个?》这一课,是我和五年四班孩子的第一次接触,除了和孩子们比较陌生之外,我对“人文素养培育”这个课程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意思上,其真正的内涵,我还是处于懵懂的阶段,可以说我和孩子们是一起来学习这一课。以前的课堂上,我只注重了我的学生们的英语成绩,注重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从来没有关注到孩子们生活上和处理问题上的困惑,这正是我的一次尝试。随着话题的引出“正文化与逆文化你选哪一个?”,我们开始围绕“尊重”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通过“逆文化”《女士与“清洁工”》这个阅读材料,来加深孩子们对“逆文化”的认知,孩子们在分析女士的行为表现时这样写道:


1573544208135416.png


通过这样的案例,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劳动者。有一个孩子很真诚地对我说:“老师,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老师讲数学题的时候,我在那偷偷画老师的漫画像,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对老师非常不尊重。”我对这个孩子有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我们办公室的常客,至少每天都会来办公室报到,我从这个孩子的眼神中捕捉到,这节课带给他的帮助非常大。这一天,孩子们懂得了每个人的社会分工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劳动和付出的努力换取劳动成果的,所有的劳动者都应该被尊重。在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时,我在想,孩子们这样的课程确实应该多一些,多了解、多接触,让他们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尊重自己。第一天我和孩子们由开始的拘谨到后来的畅所欲言,到后来下课时几个孩子跑过来问我,老师,我们明天的课是什么话题?孩子们由陌生—害怕—熟悉—期待,开启了我们的快乐的“人文之旅”的第一步。

第二天,今天的课程是《勤奋》,孩子们对于这个词语并不陌生,我们从案例“贝尔的逆袭人生”“用拼搏创造奇迹人生的霍金”来感悟勤奋、拼搏是正文化,会带来成功。当孩子在体验患病的霍金时,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太难了,有个孩子说到,“老师,如果我是他,我会选择放弃,我不会再坚持了。”另一个孩子接着说,“老师,我刚才就体验了几分钟,我都觉得要活不下去了,我想知道当时的霍金是如何做科学研究的,而且他还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呢?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我说:“孩子们这就是拼性的生活方式,孩子们,勤奋可以坚定意志,克服万难,你们一样可以通过自己的付出拥有勤奋的好品质。”当学生们分析案例“懒惰使人从首富变成穷光蛋”时,孩子们打心里觉得可惜,纷纷表示要扔掉这种惰性的逆文化。尤其在学生们做过三关夹豆子的生命体验,他们虽然在过关的时候很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孩子们选择了拼性,选择了勤奋的生存方式,当他们向我举起承载了他们的勤奋和收获的那个许愿瓶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们的洋溢着幸福的面容。孩子们纷纷写下了自己的目标:


1573544248217009.png


第三天,孩子们由感知“烟蒂换抽纸”维护社会规则需要每个人的主动自律。当孩子们在做生命体验时,他们第一次扔毛线团的时候,并没有感到这个体验有多严肃,当孩子们越拉越紧的时候,终于体会到网内的小熊的行动、自由、生活都受到了约束,包括他们自己的行动也受到了限制。当他们不能动时,有的孩子有点支撑不住,他们对我说:“老师,我不想被困住了,太难受了。”我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根绳子就像你们成长中出现的一次次贪吃,一次次闯红灯,一次次不遵守交通规则……”孩子们知道了每一次的不自律,会使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当他们起立重重地扔下那根绳子的时候,他们如释负,深切的感受到不自律的后果。尤其孩子们在读小新的案例后,他们进行了自我反思。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虽然知道妈妈是为了我好,可是我就是板不住,我心里直痒痒。”“老师,我的手机被妈妈藏起后,我虽然在写作业,可是我心里还是在想着游戏呢。”“老师,当我读了小新的案例后,我知道了,不自律的后果,我以后要板住自己,玩游戏就玩十分钟。”听了孩子们的反馈后,我深知人文课的重要性,我们和家长们以前只关注了孩子们的成绩,并没有了解到孩子们现在目前最缺失的是什么?如何去做个合格的人,放任自己会给自己和家人的带来的伤害是沉重的。看到孩子们在打卡上写道:


1573544279221742.png


我坚定的想,这条路我们是有必要走下去的,而且必须走下去。

第四天,这节课孩子们需要理解承担责任的含义、意义与内容。这节课由“大头娃娃事件”引出不负责任、伤害他人的生命是逆文化。从三个案例分析让孩子们知道,要对自己负责任,要对家庭负责任,要对社会负责任。分别从学霸男、暴走妈妈、医生脱岗来加深学生们对责任的认知。当孩子们在做生命体验——搭起社会责任塔的时候,孩子们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意识,意识到自己要对团队负责,要对集体负责。同学们给自己立下目标的时候,他们这样写道:


1573544321210425.png


孩子们每天的微信打卡,每一天的点滴变化,更坚实了我一定要把每节课上好的决心,从一点不了解,到深入研究,我会继续加强我的学习,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伴随孩子成长的路还很长,但我愿意坚持下去。

第五天,孩子们知道这节课是最后一次课,开始不停地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还能上人文课?”“老师,您还能再给我们上课吗?”当时的我有一点语塞,是的,不光是孩子们舍不得,我发现我也舍不得他们,喜欢上了他们,一路前行,从学会尊重、学会勤奋,学会自律,学会怎样承担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承担家庭的责任,承担社会的责任,在他们身上都发生了变化。

今天这节课讨论的话题是节约,首先孩子们先进行了一次生命体验,由拆一层层包装盒来让孩子们认知和判断华丽、浪费是逆文化;简单、节约是正文化。当孩子们终于拿到自己的礼物时,有一名叫胡文博的孩子,他惊叹地说,“就为了包装这块小橡皮,这也太浪费了。”孩子们也纷纷感叹到,当我听到孩子们边拆边说时,由衷地感谢这次的人文课程,是人文课帮助孩子们学会判断并深刻地体会什么是正文化,什么是逆文化。今天的课程由两大方面让孩子们去认识、感知、体会浪费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第一,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分别从水、电、纸、粮食、石油资源的浪费方面来明确浪费是逆文化。比如,在出示水资源浪费的两幅图片时,有个平时不怎么爱发言的孩子有点激动对我说,“老师,原来我在平时用水的时候不及时关水龙头,太浪费了,我今后一定记得随手关水笼头。”当白跃宇同学看见出示食物浪费的图片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在自助餐厅,拿了好多东西,结果没有吃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他诚恳地对我说“老师,我下次一定是吃多少拿多少,如果我看到我的同学再有像我这样浪费的情况,我一定要劝阻他们。”我当时很欣慰,他们真的能够清楚地判断什么是逆文化。随后在课上,我给同学们一些资料,用数字和实例来清晰地说明这几种资源浪费的情况,孩子们先研读了资料,开始了认真地讨论,孩子们写道: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的血液。”

1573544362298984.png


“珍惜水就是珍惜生命。”

1573544466806630.png


“省一滴水,省一度电,节约,是我们人类离不开的好习惯……”

1573544518997907.png


“不要等到已经毫无希望的时候才想起来节约。”

1573544556130257.png


“不浪费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米,这些有可能都是地球上宝贵的财富,节约是一种好习惯。”

1573544593137525.png


“如果地球只剩下一滴水那么将是你的眼泪”

1573544627106038.png


第二,社会中的浪费现象。在同学们总结到接触到了哪些浪费资源现象的时候,他们在逆文化现象记录纸上写得很认真,当同学们写完之后,他们围成了一圈并团了团,狠狠地说,“浪费资源都是逆文化,我要扔掉。”

当我和孩子们在分析那些将小黄车据为己有、盗窃,恶意破化共享的人的心理时,有一个叫王湘玉佳的女孩很是难过地说:“老师,当我看见他们这样破坏共享单车的时候,我真的很伤心,他们的这种行为,如果我要是看见了,我一定会阻止。”当我看到孩子们在给我积极反馈的时候,我在心里真的很感谢课题组的涓涓老师、宋老师,是他们的专业引领让我能够很好地向学生们传递人文教育的价值。孩子们在每节课上都有了很大的触动,他们能够准确地判断什么是正文化,什么是逆文化,明确了自己当下的责任。从他们自身有浪费的现象到如何去改正,去扔掉,这正是人文素养课带给孩子们力量。五天下来,由于对人文教育的认识尚浅和相关教学经验的缺乏,每节课还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感觉我的教育机制把握得还不够,我对课程的理解、研究还不够深,所以每节课的高度还不够,没有太敢放手让孩子们去深入探究。通这几天的课程,让我知道我自己的欠缺之处,多了解、学习为了我们的每一个孩子能够转变、受益。

五年级的人文素养培育引入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是对孩子进行人文素养培育的路才刚刚开始。这次课程虽然没有我代课班级的孩子们,但我一定会把这几天的课程分享给我的学生们,也传输给我的家长们,使得“人文素养教育”之花竞相绽放。


1573544669104111.png



大庆市高新区学校教师

 孙春艳


京ICP备18049698号 -1|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lc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