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10-82152253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首页 > 人文大中小幼婴 >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如何进行家长“缺位”下的人文素养教育
时间:2019-10-29点击:2780

2019年9月,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开学季,我们一年级六班有幸成为人文素养家校共育共治第一期的实验班。所谓人文素养,即是做人的基本修养,体现在一个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态度和准则中。本次人文素养实践活动注重人文家教的培育,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在一起,老师和家长携手对孩子共同教育、共同治理孩子身上缺失的素养。希望通过潜移默化的家庭成员的榜样示范和家庭氛围的熏陶,促进家庭成员的互相理解,相爱相持,最终形成家庭成员之间的人文关怀与人文滋养。有了实践初期对家长的宣传和培训,“人文素养”这个词已经在家长心里烙上了印迹。家长们都很期待课程的开始,都希望孩子能被人文素养所熏陶有所改变,成为一个讲文明、素质高,有涵养的好孩子。 但是有一部分家长,他们何曾想到人文家教需要坚持和付出的啊。没有家长的支持、没有家庭教育,这场家校共育共治实践真的是举步维艰!   

开学才几天,但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小姑娘就已经进入了我的视线。当了一线老师十多年,看孩子总是比别类工种的人的眼光要犀利一些。这个小姑娘就是我班级的一个特殊,一块未开垦的实验田,想要种出丰硕的果实,真是需要绞尽脑汁。她爱接话,声音很大,完全不考虑是否在课上还是在公共场合,想说就必须要表达出来。上课也爱动,经常离开座位随意走动,做什么事全凭自己的喜好,非常任性,不管老师说什么,她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郭若琪这个名字刻在了我的心里,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样一个问题女孩是比一个问题男孩还要让我头疼。怎么办?我开始寻找问题的根源和教育方略。

9月18日是第一期实验班召开家长会的日子,会后郭若琪的妈妈主动留了下来和我聊了几分钟,交流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孩子的父母都是大学文化,妈妈言谈举止也很谦逊。固有的“有什么样的家庭和父母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旧观念在这个妈妈身上没有体现出来。我开始一遍遍思索着孩子问题的根源。后来,我从孩子的口中得知这个孩子和我住在同一栋楼一个单元里,就在我家楼上。瞬间我就尴尬了,原来孩子家长从小区的业主群里早就知道我和他们是邻居,但是孩子家长却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老师”这个词为他们的心里深深地隔了一道屏障。从开课第一天开始家长微信打卡,这个家庭只参与了一天,紧接着我在群里@了两天,家长在晚上九十点钟应付了一下当天的打卡,对待我直言不讳的回复家长也是很不高兴。到了第四天,家长打卡依然是无动于衷,对我态度是冷漠回避。在慢慢摸索试探中,我知道我的判断越来越正确了,家庭教养方式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它反映了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法,孩子就是他们教养的果。郭若琪的问题就出在爸爸妈妈身上,是家长人文素养的缺失,家庭教养的错误方式直接地影响了孩子。

找到问题根源之后,我先把做家长思想工作放在一边。征得了幼儿园人文素养先行者王艳娟老师的建议,先从孩子身上寻找切入点,尽全力去改变这个小姑娘。孩子改变了,有向好的转变,我想家长也会转变自己的观念,会慢慢配合老师的工作,真正达到家校共育共治,就不会出现我一个人在这单打独斗。

第一节课《好习惯和坏习惯》,课堂上郭若琪对待我们要扔掉坏习惯,说道:“我才不信呢!”一副傲娇的样子呈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当时课堂上我真的是无言以对,心里真的有点忐忑了,担心人文课对郭若琪这样的“重症患者”药剂量太小。此时如果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真的如鱼得水,但事实恰恰就是家长的行为导致这样的后果。没有家长的力量,家庭的熏陶,我只能自己继续摸索前进。

在第二节课《你的行为和他人有关系吗》结束之后,郭若琪能够跟着我们课堂的口号做到一致,能够和我说“扔掉坏习惯,留下好习惯”。在忍不住说话的时候她会把自己的小手捂住嘴,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尽量不让自己影响到他人。虽然在课堂上,站队的时候她还是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但意识有了转变,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好的。这是人文理念慢慢改变了她,是班集体人文的氛围影响了她。她知道了责任的含义,维护班级纪律是每个同学的责任,在集体生活中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考虑到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和感受。

在连续七天人文课结束之后,她已经能主动跑到我面前告诉我她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孩子的心是纯粹的,容不得半点虚假,此时的一言一行,真真切切地反射出她现在的思想和行动。是人文课改变了她,让她从一个任性、傲娇不讲理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只主动去辨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白天鹅。她学会了坚持和自我控制。能够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不再自私,她尝试着去关心人,理解他人,关注到自身的行为是不是会影响到别人。放学站队的时候,原来的她到处乱窜,大喊大叫,现在她能悄悄地竖起手指,提示其他同学安静地排队。班级里原来的问题孩子现在向好的转变,她是最显著的,这块实验田我已经为她开了荒,撒上了人文素养的种子,静待花开。

最让我感动和窃喜的是孩子爸爸的转变。人文素养开展前十天家长依然没有参与打卡与老师互动交流,在接下来几天的打卡交流环节,我故意放大了和家长交流的环节,目的就是想让群里的其他家长的热情带动他的加入!!果不其然,在我和其他家长敞开心扉交流“孩子怎样不懒床”的那一天,我和家长们聊得热火朝天,郭若琪的爸爸忍不住在群里主动地打了卡,描述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我及时给与了鼓励和支持,就在昨天孩子爸爸坚持参与打卡了五天。我想这种慢慢影射间接影响的转变是真实的,正是因为触动到孩子和家长的内心深处,才会有了这些迟钝的反馈与表现,这种“迟钝”就是在自我矛盾、挣扎中前进,提高了孩子和家长自身的素养。

通过课题的开展研究,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较高的人文素养;老师学会用人文的角度看家长看孩子,用人文素养的理念感染着班级的孩子和他们背后的家庭。人文教育中,家长人文素养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位无疑是致命伤,但在这种劣势的情况下,寻找到突破口,改变家长固有的观念,从根源入手,分析家庭的内外因素,努力创设有利于孩子人文素养形成的家庭氛围,改变孩子进而改变家庭,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达到人文素养家校共育共治真正的目的。



大庆市直属机关五小一年级六班  

方海晶         

京ICP备18049698号 -1|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lc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