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10-82152253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首页 > 人文大中小幼婴 >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抓住学生人文素养的生长点,耐心指导见成效
时间:2019-10-29点击:2122

人文素养家校共育共治是以培育孩子人文素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体贴人、培养人的视角,通过开展家校共育共治、凸显人文关怀和人文滋养的一种教育实践。人文教育在关注孩子生理成长的同时,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心理成长这一隐形因素的存在和变化无不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一、深入了解学生,寻求问题表象背后的原因

当学生身上出现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的时候,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比如都是爱发脾气的表象,可是背后可能有很多的原因。家长的过分溺爱、总是遭遇挫折、疲惫劳累、潜移默化地家庭影响等等,这些都是可能造成发脾气的原因。

我班李昊城一个9岁的男孩,从去年入学的第一天就有各种表现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多动不听课,经常和同学大吵大闹,课堂上经常大哭,影响老师上课。发脾气不分地点和时间,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自己不会做题,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某个同学说他哪儿做得不好了,他完全不接受任何人的任何建议,哪怕是好心的提醒。我们一直关注、关心这个孩子。给家长打电话,发微信,请到学校来谈话,效果不太好。可能孩子只好一、二天,然后还是原来那个样子。

开设人文素养课后,我和他爸爸的沟通越来越多,打电话,发微信,面谈。慢慢地他也敞开了心扉,我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这正是造成孩子这样性格的主要原因。几年前爸爸突发脑出血,病后留下了后遗症,深受挫折打击的爸爸难免会经常发脾气。爷爷奶奶也经常吵架,这个孩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所以孩子身上那么多的问题都源自于这个家庭。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先让家长意识到家庭的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家长也同意了我的建议。

二、用心关注细节,抓住孩子变化的生长点

多年形成的习惯想让孩子短时间改变太难了,孩子身上的问题反反复复的出现总让人觉得似乎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我们的人文素养家校共育共治是研究人的研究实践,它注重从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体贴人、培养人的视角出发。所以我发现这个孩子身上同样的问题出现背后却有不一样的原因,其实孩子的心理在变化,我们要关注细节,抓住孩子变化的生长点,这就是突破口。

人文课开始的第一课,我就特别想看到他的变化,他在填写“你最想扔掉的坏习惯”一栏他写的是“我要把大喊大叫的坏习惯扔掉。”看到他写的内容,我心里挺高兴,我也认为这个是他急需扔掉的最坏最坏的坏习惯。晚上发到群里的视频就是他坚定地告诉我:我要把大喊大叫的坏习惯扔掉。10月8日上课到10月16日共8天的时间,孩子明显好了很多。在我的课堂上以及我在班级的时候没有哭过,也没有大喊过,但是课堂上的小动作还是有。最让我高兴的是有一天课堂上没有完成的作业自己补完交给了我。以前课堂上不完成的作业,老师提醒多少遍他都不理会,能拖则拖。

有一天在数学课前突然发现他又开始哭了,特别生气地抹眼泪还大喊。我一下子特别失落觉得这孩子还是原来那个样子。但是我还是不想否认和放弃孩子出现的好的转变,我忍住内心的失落问了他哭的原因,他说:“我没有完成作业,又让老师失望、生气了。”每次自己做不好的时候他都哭,都是同样的表现,哭的原因是旁边的同学说他没有做好等等,他都在指责别人。但是这次的原因让我很意外,心里也很不舒服。我庆幸自己询问了他大哭发脾气的原因,没有因他的表现而对他采取简单的冷处理的态度。我说:“没关系,你下课补好,交给老师,老师就会很高兴的。”后来数学老师说他真的补完了作业交给了老师。

可是几天后他又因为作业没写被我发现了,我批评了他。一边批评一边关注他的表情,他很平静的接受了我的建议,然后非常安静地补了起来。没有像以前那样发脾气,大喊大闹。一边补作业还时不时地跑到班级前面来问我,我一边给他解答,一边窃喜,其实我懂,他想看看我到底有没有生气。我和这个小家伙就在这样似乎他观察我,实则我也在考验他的过程中完成了每天的学习,似乎这样的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三、随机变换形式,指导家长积极有效参与

人文素养家校共育共治实践强调家庭教育的基础性、重要性。家庭成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情况各不相同。实施人文家教,必须根据家长的职业、年龄情况及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特点,遵循育人规律,发挥家长专长,所以,面对这样的困难,教师可以随机变化家长参与的方式。

李昊城的爸爸每天坚持打卡,但是我能看出来都是应付我的打卡。我给他建议,共同关注孩子不仅仅可以编辑文字打卡,也可以拍一些孩子发生变化的视频发给我。所以他现在随时随地拍视频发给我。比如说孩子在商场买东西时,孩子会告诉他今天没有买零食,而是和爸爸一起买了一些家里的日用品。写作业前会拍视频告诉我,他今天的作业要认真完成。上学的路上会拍视频告诉我,他今天课堂上要减少小动作。这样的做法每天操作起来要简单,但是对孩子关注的力度和效果不差。

人文素养的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在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和相互帮助中,增进师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人文关怀与人文滋养,实现家庭成员情感的良性互动和素养提升,使孩子身心愉悦、信念坚定、品位高雅、人格完善、全面发展。人文素养家校共育共治就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让家长和老师能够精心、耐心地去对待孩子身上的问题,发现他们内心可以触碰的那个生长点,然后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改变。




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五小学 

 吴兴亚      


京ICP备18049698号 -1|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lc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