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10-82152253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首页 > 人文大中小幼婴 >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注重细节,养成好的品德习惯
时间:2019-04-11点击:2226

午餐时间到了,孩子们正在吃香香的饭菜。第二组的小朋友很快就吃完了,大家开始了游戏,可是饭桌上到处都是米粒、剩菜。“秦子婷,你来把桌上的米粒捡起来,好吗?”(因为她是第二组的)“是赵嘉琪掉的,不是我。”秦子婷又委屈地说。“老师没说是你弄掉的,你可以帮一下忙吗?”听我这么一说,秦子婷才勉强去捡……

在班级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看到丢在地上的垃圾都无动于衷,没有主动捡起来的意愿,甚至有些孩子会认为不是自己制造的就不需要把它捡起来。为什么小小的心灵会有这些“可怕”的想法呢?我进行了反思:首先可能是在平时的活动中,当一些幼儿有乱丢、乱碰的现象时,我们往往采取的措施就是训斥、批评,幼儿会认为“老师要批评的,还是不要捡了”;其次就是老师的语气,当老师用命令的口气对幼儿说“把××捡(扶)起来”,幼儿会觉得“不是我弄的,我才不要捡起来呢!”在生活中,没有主动捡东西的习惯。

自从进入人文课程后,这样的现象没有了。我用好苹果和坏苹果帮助幼儿建立了好坏的概念,由此迁移到学会辨别习惯的好坏,通过这节课活动,孩子们道德感提升,孩子们将学到的充分体现自身的行为上。现在孩子不仅能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而且还要互相提示,就是再有掉米粒的事情,我看到的都是本组的小朋友一边聊天一边收捡地上、桌上的米粒,他们就像小鸡一样一会儿就捡干净了。这样的效果不但省了老师很大的力气,关键是道德的功能发挥着无限的作用。

教育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主动帮助捡起地上的垃圾、主动捡饭桌上的米粒等现象时,教师要大声地表扬,鼓励这种行为是好的行为,我们应该留下。比如,当幼儿主动捡起地上的积木、主动扶起倒在地上的椅子时,老师顺便说一句:“谢谢你,你真棒!”时间久了,孩子如“请你捡起来,好吗?”“你可以帮忙扶起来吗?”等等,给幼儿树立榜样。

2.当幼儿有乱丢现象时,也不要用训斥的口吻说,而是要进行教育,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扔掉。另外,当老师请求幼儿做事情时一定要有礼貌,使用礼貌用语,好的行为,我们都要学习。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与幼儿进行讨论,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要互相帮助,知道主动捡起垃圾是道德高尚的好行为。

我们一直很重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给幼儿讲道理,却常常忽略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而良好的习惯就是从这些小事中培养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关注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在生活的点滴中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包钢四园 宿永清  

                                2019年4月9日   


京ICP备18049698号 -1|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lc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