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民族幼儿园小一班 李梦婷妈妈
2016年12月26日,小家伙带着全家的期待降生了。奶奶兴致勃勃地给她取了一个她很喜欢的名字——李梦婷,一个有些年代感,却充满爱的名字,我和爸爸也给她取了小名“恩恩”——感恩她选择我们作为父母,也希望她以后能心怀感恩。
小家伙从小就活泼可爱,性格较为外向。活泼好动的性格也让我们到头疼不已,简直就是个“小魔王”。玩的时候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家里的每个角落都能捕捉到她的“战绩”;吃饭停不下来,要家里人端着碗,满屋子地追着她跑,一两个小时才吃完一碗饭;每天中午的午睡,那是我和爸爸最为崩溃恐怖的时刻,不闭眼,不起床,就要和你在被窝里说话,往往都是自己熬不住了,睡着了她才开始有些睡意;和小朋友玩耍,抢玩具,发脾气,乱扔东西……上幼儿园的前两个星期,我们整天都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生怕老师打电话来说她不吃饭,不睡觉,和小朋友打架,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很害怕自己一心软,就会带她回家。
9月底,老师在家长群里提到了人文素养教育,希望我们家园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未来添砖加瓦。小家伙放学时带回一张人文素养调查表,说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填写。和小家伙一起填完表格后,19个一般性问题,11个严重性问题,这个结果着实吓了我一跳。对孩子陪伴的缺失,过度的宠溺,导致了孩子在习惯上存在着太多的“后遗症”。
人文课程开始之前,正好赶上国庆前,看着老师在班级里和其他孩子们一起进行爱国教育主题的学习宣传,为正在生病的小家伙感到惋惜,这也让我们更加期待人文课程的开始。
10月14日,期待已久的人文课程开课了,第一天的内容《好习惯坏习惯你选哪一个》。放学时小家伙带回了一个苹果,不明所以的奶奶看见书包里的苹果,拿着它就奔厨房走去。谁知小家伙急冲冲地跑过去和奶奶着急的说:“不要不要,这是好苹果,要留下。”在询问后才知道,学校里老师们借助了好苹果和坏苹果的例子,给小朋友们直观地介绍了好苹果就像好习惯,坏苹果就像坏习惯,好的要留下,坏掉的要及时扔掉。小家伙听的很认真,大多数学习内容她都记住了。根据老师的要求,我和爸爸在家和她就前阵子填的表格,一起分析了她自身的一些好习惯和坏习惯,并且要求她自己进行判断,是要扔掉,还是留下。让我们惊奇的是,绝大多数的习惯,小家伙都能进行正确的区分,只有几个不理解的问题没有办法给予判断。接着我们和她商量,我们每次扔掉一个坏习惯,让越来越多的好习惯拥抱我们,第一个,就是吃饭。话音刚落,刚刚还不愿意吃饭的小家伙就跑到厨房和奶奶要碗和勺子,一个人不要喂、不要哄的吃完了小半碗饭。这是小家伙自2岁来第一次愿意自己吃饭,而且还吃完了,这下可把我和爸爸乐坏了。原以为这样的情况坚持不了几天,谁知道自那天起,小家伙再也不肯要我们喂饭了,“吃饭难”的问题在第一节人文课程的熏陶下就得到了解决。而后,我们用这一方法,陆续解决了“睡觉难”“动手难”“起床难”等等很多问题,“好苹果”和“坏苹果”已经在孩子内心留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
第二天的《好梨子和坏梨子你选哪一个》课程后,我们就孩子的不分享,爱生气,不尊重关心他人等的品质进行了引导分析,在小家伙身上都得到了比较不错的效果,身边的叔叔阿姨们都在表扬小家伙,进步了很多,她和小朋友们的相处也更加的和谐了。第三天的《遵守规则和不遵守规则,你选哪一个》当天,我们一起制作了家庭规则,小家伙开心的和我一起把“家庭公约”和好苹果,诚实的卉卉贴在一起,完成后还读了一遍,现在每天大多数时候都能按照约定去完成任务。小家伙在人文素养的教育的熏陶下,也越发懂事。
短短一个星期的人文课程结束了,我们绝大多数家长的心里是不舍的,很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学的更多,做的更多。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每天的打卡还在继续,这是人文素养课程对孩子另一方面的关注。其实很多家长,包括我在内,也曾有过疑惑,这样每天都写,有意义吗?常常感到无力,写不出来。但细细想来,无力,是不是因为我陪小家伙陪的太少,又不用心?写不出,是否是因为我没有耐心细致的观察小家伙的变化?我们时常因为工作的原因,回家很晚,工作累了一天,也不想陪孩子,就想抱抱手机,放空一下自己。但一想到今天还有打卡任务,于是强撑着自己陪孩子玩,陪孩子学习。可笑的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看着孩子天真活泼的脸,听着她银铃般笑声,还有那每天都会给你那一点点的进步,一天的疲倦瞬间就会没有了,原来陪孩子,不仅仅是她快乐,我也那么幸福。还记得有一天晚上小家伙哭的很伤心,怎么也不肯要我抱她,只要爸爸和奶奶,看着她伤心的样子,我又是心急,又是难受。“你为什么不要妈妈?”这个答案在她哭了很久之后,我得到了答案。“因为妈妈不接我,也不陪我,我有些生气了。”听到这个答案的我又是惊奇,又是愧疚。惊奇的是她已经能够有这种意识了,愧疚的是把工作看得太重要,而忽略了她。那天,我抱着她很久很用力。于是之后的每一天,我们都尽量两个人一起送她去学校,回家了一定陪陪她。曾经有人和我说过,“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我更看重孩子的快乐童年。”现在想想,孩子的童年难道不就是父母的陪伴和关心吗?所以,非常感谢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给我们留下了打卡环节,留下了一个让我们和小家伙“必须”互相陪伴的理由,也给了我们每天记录小家伙成长足迹的平台。
现在的小家伙和以前相比,进步了很多。她不再是上学前要别人追着喂饭的“吃饭困难户”,也不再是睡觉要哄要陪的“小魔王”,更不再是随意乱发脾气的“坏公主”。她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分辨对错,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了知错就改,学会了太多太多。在人文素养教育中,成长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褪去了以前缺乏陪伴的浮躁,对孩子更多的耐心,教育上不再是“你怎么那么不听话?”,而是“你为什么这样?”“这是好的还是坏的?”“你想怎么做?”;陪伴上不仅仅陪她玩游戏、看书,还拓展到陪她出去走走,探索这个世界的千奇百怪;生活上关心她的吃穿问题,渐渐考虑的是她的身心发展,习惯培养。这一切的进步,都离不开小一班几位老师的辛勤教导,耐心和充满爱心的陪伴,专业而又客观的培养。小家伙时常和我说,她特别喜欢班上的这几位老师,觉得老师是比妈妈对她还好的人,这也是时常让我汗颜。得师如此,是小家伙的福气。
人文素养课程虽然已经结束了,但人文素养的精神还在延续,在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中,我们收获了一个贴心的小宝贝,也收获了一个合格的自己,遇见人文素养教育课程,遇见小一班的老师和同学,就是一次最美好的交集。愿我的小家伙在这些优秀的老师们的教育下越来越好,在人文教育的熏陶中越来越能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也愿所有的小朋友越来越优秀。
感恩遇见,感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