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10-82152253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首页 > 人文大中小幼婴 >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何为“家” ——人文素养家校共育家庭关系观察
时间:2019-10-29点击:2672

飒爽九月,大庆市“中小幼人文素养家校共育共治研究”在机关五小正式展开实践活动。2019年10月8日,我抱着改变一群孩子,探索最佳育人路径,帮助几十个家庭的美好憧憬,迎来了人文素养课程的正式启动,力求通过课程这个小切口,承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大内涵。充满激情的第一堂课结束后,我带着满满的压力和责任感,开始了第一次的家校沟通。过程中发现,问题比较少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受到人文素养理念的触动,家长也抱着更加积极更加谦虚的心态;相反,问题比较多的孩子,家长反而看起来不那么重视,无论是每日打卡还是填写观察表,都好像应付了事。我本会大动肝火,但想着这样的状态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孩子目前存在这些问题,根源也一定在家庭内部,教育不变,什么都变不了,我即使发火也无济于事。“立德树人”,任重道远,于是,开始了我试着一探究竟的心路历程。

在爱与责任的大盘点中,由于大家的积极反馈,认真盘点,我对每个家庭的生活模式多了一份了解,对“家庭最佳生存状态”有了新的思考。我重点看了一些有家长缺位情况的孩子的任务表,很多家长在任务表上标注:爸爸电话口述,妈妈代笔。或者,爸爸微信转述,妈妈代笔。接着,还有一位家长发了一条微信截图的朋友圈,是孩子的父亲用文字表达自己对责任的理解,他说自己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在他眼里,父亲首先要给家庭提供金钱,然后是陪伴,两点他只做到了一点,觉得对不起妻子和孩子,但是现实有很多的无奈,以后会更努力的让妻子和孩子感受到爱,尽到自己的责任。看到这段话,我的眼泪也在打转,孩子也哽咽了。我想这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难得流露的脆弱和无奈。如果没有这堂课,这样的真情流露还要等多久?事实证明,日常家庭成员构成是否完整不是决定一个孩子人文素养高低的关键,有些孩子,虽然只有妈妈在承担照顾的责任,可是孩子积极乐观,贴心懂事;有的孩子虽然耗尽了一家老小的精力,可是孩子的身上依然问题很多。这里反复提到了责任,让我不禁思考,怎样做才算尽到责任?这样一个父亲,我们能说他没有尽到责任吗?可是他确实没有做到陪伴,孩子的人生也一定是缺失的。可是我眼见着这个女孩独立、阳光、懂事,谁又能说教育是失败的呢?关于责任,我费解了。

话锋一转,来到了《认真》这一课,今天这一课的任务是“挑豆子大赛”,家长和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反响热烈,纷纷加入战场,战况激烈,在后期反馈时,一位家长说的一段话让我思考良多,她说:“这个比赛让我们一家四口难得坐在一起共同认真完成一件事,虽然比赛的过程有输有赢,有笑有泪,但是这种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真好。”听了这话,我既为他们终于感受到家庭温馨而高兴,也为他们错失的亲子时光而感到可惜。顿时我就想到了那个没有爸爸陪伴的孩子,甚至是许许多多父母没有办法同时陪伴的孩子,到底什么是“教育缺位”?什么又是“陪伴”?是不是爸爸妈妈在身边,就是陪伴,是不是只要有一方不在身边,就判定为教育缺位。如果父亲或母亲虽然迫于生活的压力无法长时间在孩子身边生活,但是尽力承担家庭责任,处处有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的威严和话语权,处处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变化并以有效的方式参与孩子的教育,这样的教育,难道不是教育吗?而又有一些家长虽然每天在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可是只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不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德行养成,没耐心,没方法,最后却说自己不了解孩子。我想说,其实孩子每天都在变化,只是你从来没有用心观察,细致总结,或者是看到了,可是已经丧失了和孩子沟通的能力,孩子也失去了和家长沟通的欲望,问题自然无法解决。更有甚者,为了弥补亲子情感,用纵容的方式满足孩子要求,以此证明爸爸妈妈爱你,这种爱,是真正的爱吗?这样健全的一家几口,又真的能叫做一个家吗?

任何的爱都应该是适时适度的,家庭也是一样,过多的宠爱叫溺爱,过少的宠爱叫淡漠;过多的约束叫干涉,过少的约束叫放养;过多的关心叫压力,过少的关心叫冷漠。爱他多少,什么时候爱,真是不好把握,可是这就是做父母的学问,真正的合格的父母一定会正确表达自己的爱,真正有爱的孩子一定不吝啬付出爱、表达爱,这种付出和表达,正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当一个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原来的监督者,转变为参与者、陪伴者和教育者时,当一个孩子无论对父母还是对他人都有了同理心时,我想,他一定是一个正文化满满的孩子。

有家长跟我说孩子发生了变化,对我十分感谢,每当这时,我都会说,谢谢自己吧,那是因为你们家在发生变化。

恭喜他们,开始学着打造一个真正的“家”。




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五小学  

王欣        


京ICP备18049698号 -1|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lc787